首页 服务项目 商标注册 商标设计 商标命名 商标转让 品牌文化 法律法规 关于我们
 快速导航  
注册流程
商标分类
文件下载
商标常识
 
  新闻中心  
中药老字号:资本革命
来源:正和商标事务有限公司 发布日期:2015/10/21

 

自神农尝百草,到华佗医死人,及至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药的历史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历史一起茁壮成长,成为民族文化的一块瑰宝。
医药作为一个重要的产业,其规模及成长性有目共睹。1998年全球医药市场总量为3301亿美元,整体医药市场近10年平均以5.6%的复合增长率持续增长,远高于其他产业。在整体医药市场的增长中,我们欣喜地发现,曾经局限于东南亚市场的中药,是整体医药市场中增长最为迅速的领域之一。199g年中草药的市场总额达到164亿美元,占整体医药市场的4.9%。而从近10年来的发展来看,中草药市场以年复合增长15%的速度,远远超过整体医药市场的增长率。可以预见的将来,我们将看到的是中草药市场蓬勃的发展趋势。
这无疑给中草药起源的中国,提供了一个在医药领域追赶世界强国的可能。然而令人沮丧的是:作为中草药起源国家的中国,在世界中药市场的市场占有率仅仅为3%。日本自90年代开发出用于注射的中药制剂以来,就一直牢牢的控制这块颇具发展潜力的市场。
究其原因,老字号难辞其咎。依靠散落民间的祖传秘方,老字号通过作坊式的生产方式完成自身的缓慢积累,在这一步步成长的历史过程中,一方面表述其稳健扎实的发展轨迹;另一方面其实也是老字号历经数百年而未能形成相应规模的悲哀。这就使得老字号由于没有规模优势,从而导致新产品开发,以及市场营销体系不能有效建立。
这种情况如不能及时改进,则现存于国内的上千家老字号中药企业都将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那么如何才能在短时间之内形成规模生产能力呢?充分利用现代资本市场或许是惟一的出路。
同仁堂在近期的发展历程似乎就可以证明这一点。
创建于清康熙八年,距今已有331年历史的同仁堂曾经是国内最知名的药房,“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位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训诫几乎成为大众耳熟能详的名言。但就是这样一个具悠久历史的企业,却在很长的时间之内处于停滞状态:一方面产品单一;另一方面却是多达上千种的中药处方封存库中,没有资金开发成产品。最后给人们留下的影响似乎只是其在北京大栅栏内古朴的三层老楼而已。这种情况在1997年之后得到了彻底的改变。
1997年5月,同仁堂集团剥离其旗下的同仁堂制药厂、同仁堂制药二厂、同仁堂药酒厂、中药提炼厂、进出口公司以及技术研究中心等6家优质企业组成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该年年底,同仁堂股份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以每股7.08元人民币的价格发行5000万A股,一次性募集了3.54亿人民币资金,从而成功登陆资本市场。同仁堂利用现代资本市场推动传统品牌的发展历程由此展开。
2000年3月,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其他6家股东共同发起成立了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接手了从同仁堂股份分拆出来的同仁堂制药二厂、中药提炼厂、进出口分公司和研发中心这四块资产之后,同年10月在香港联交所创业板以每股3.28港元的价格发行7280股H股,在获得了20倍以上的超额认购之后,成功完成其海外资本征程。
通过在资本市场的两次成功运作,同仁堂获得了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然而现代市场体系的运行规律显示,资金和技术是企业腾飞必不可少的两把利刃。就如中国创业投资公司副总裁赵军所言:“从近几年的发展来看,具备科技含量的品牌,已经逐渐占据了全球最著名品牌的前几位。”而日本在重要领域的成功,无非是将传统植物中药,通过技术手段转变为消费者所认同的制剂。为此,同仁堂除了直接登陆资本市场之外,同时通过共同投资的方式,和海外强势集团展开了广泛合作,籍此引进先进技术。
2000年5月,同仁堂科技和德国麦尔海生物技术公司共同投资500万美元,合资成立同仁堂麦尔海生物技术公司,希望通过最新的生物技术成果改良中药生产。2000年10月7日,同仁堂科技和李嘉诚旗下和记黄埔全资附属子公司和记中药投资有限公司及京泰实业(集团)公司,投资2亿港元成立同仁堂和记(香港)药业发展有限公司,其中同仁堂科技占有其中40%的股份。
这一系列的资本运作,使得同仁堂不管是在产品生产和销售体系,还是管理架构上都进行了一次彻头彻尾的改变,从而奠定了其应对全球范围内竞争的基石。
到现在为止,同仁堂已经开发出400多个中药产品;在包括加拿大、泰国、澳大利亚等50个国家和地区注册商标;并在包括香港特区、马来西亚、英国和澳大利亚等18个国家及地区建设了销售网络。由此,同仁堂的经营触角逐渐伸展到了全球的主要国家。
同时,伴随着企业上市后管理体制的改变,通过员工持股的方式调动其积极性成为了一种可能。在同仁堂科技在香港上市之时,为了向投资者表达管理层的信心,同时更是为了管理体系上的突破,该公司实施了管理层持股计划。在这个计划中,同仁堂科技的董事长殷顺海、副董事长田大方、王兆奇,总经理梅群分别出资购买了同仁堂科技股份各50万股。
这一切的变化都使得同仁堂集团已经初步具备了成长为一个国际化品牌的基础。
然而,对于国内超过1000家老字号的中药企业来说,同仁堂的跨越式发展或许并不是可资借鉴的道路,毕竟由于规模太小的缘故,更多的中药企业无法完成上市。对于他们来说,通过私募市场,从而达到引进资金和先进管理经验的选择才最为现实。
马应龙就是其中的幸运儿。始创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公元1582年)的马应龙生记药店,以制造和经营眼药为名。自1919年从河北定州迁址武汉之后,其产品生产和销售获得长足进步,并开始其东南亚市场的拓展,成为最早开拓海外市场的四大企业之一,由此获得了当时农商部、实业部和铁道部授予的国家级嘉奖。
新中国成立之后,马应龙生记药店成为国有独资企业,更名为武汉制药三厂。1993年,为了充分发挥传统品牌的价值,公司改制为马应龙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从而恢复了原有品牌。及至1995年,作为国内第一家股份制公司的房地产开发商中国宝安集团通过国有股股权转让的方式,成功入主马应龙制药有限公司,深宝安在原马应龙药业有限公司的基础上,抽出了马应龙的品牌,成立马应龙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从而使马应龙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为深交所上市公司深宝安A(0009)的控股子公司。深宝安所看中的就是马应龙传统品牌的价值。
成立马应龙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之后,其一方面将马应龙制药有限公司的传统业务分别拆散成立武汉马应龙医药有限公司、武汉马应龙制药有限公司和武汉马应龙大药房有限公司,分别从事传统中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用深宝安方面的描述,这使得武汉马应龙从一个生产型企业转变成为一个商业型的企业。同时,在马应龙传统业务之外,在充分利用马应龙这个品牌的基础上,武汉马应龙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一系列的资本运作,在医药领域不断地攻城掠地,从而使得生物医药成为深宝安房地产之外的又一主导产业:1999年10月,作为深圳第一届高交会签约项目之一,武汉马应龙药业集团控股深圳大佛药业;2001年,深圳大佛药业有限公司入主吉林大学洮南联合制药厂,并更名为吉林马应龙制药有限公司;与外资合资成立四川大通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粘贴膏剂药品。
经过这一系列的调整之后,传统的马应龙品牌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现在,如果提起马应龙,大家想到的不再是一个眼药水生产商,更多想到的却是马应龙麝香痔疮栓。在这个过程中,马应龙从一个以单一产品眼药水的生产厂商,一跃而成为一个药业控股公司,该公司拥有总资产1.05亿人民币,净资产5884万人民币,公司市值达3亿人民币,1996年实现利润总额1524.8万人民币。1997年上半年实现利润总额1200万人民币。综合经济效益在武汉市工业企业名列前10位,进入“中国500家最大医药工业企业”行列。从而由传统的眼药水生产拓展到包括中药现代化以及生物制药两大领域的大型现代化医药公司。
综观来看,老字号中药企业如果能够将现代资本工具和本身品牌充分结合,在摈弃传统桎梏的同时,引进先进技术,就必然能走出一条通往世界的坦途。

版权所有:连云港正和商标事务有限公司    苏ICP备09056459号

地址: 连云港市新浦区海连路43号南光大厦115号 电话:0518-88880518 手机:13305131355

技术支持:正和品牌 苏ICP备09056459号